4月18日,第三屆全國優秀文物維修工程經驗交流推介會在河北省曲陽縣隆重舉行。由陜西省文物局推薦的陜西明長城建安堡保護加固工程在全國眾多申報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三屆全國優秀文物維修工程,大會現場對該項目的業主單位榆林市文物局、設計單位陜西省文化遺產研究院、施工單位陜西省文物保護工程有限公司(西安文物保護修復工程有限公司)、監理單位延安中安工程建設監理有限公司分別授予獎牌。
本次評選活動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中國文物報社共同主辦,旨在宣傳推廣文物保護工程的典型做法和經驗,充分發揮文物保護成果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經全國篩選初評,20個保護項目入圍終選環節。與往屆評選推介不同,本屆評選加大了現場復核力度,在終評會上,評審專家通過審閱申報材料,并聽取復核專家現場復核情況匯報,綜合評議后投票遴選出本屆10個優秀文物維修工程。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出席會議并致辭。他首先對今年獲獎單位表示祝賀,并要求文物維修工程要注重前期研究,要進行價值分析,要合理適度利用。針對去年關于長城保護引起的輿論關注,宋新潮表示,“長城的維修是個復雜的工程,我們希望通過陜西明長城建安堡保護加固工程這個案例,來進一步探討長城怎么修、修成什么樣的問題”。
明長城建安堡建于明成化年間,屬于陜西明長城“三十六營堡”之一。建安堡形制保存較為完整,是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2008年被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經國家文物局認定,納入長城保護體系。2013年建安堡保護加固工程開始實施,歷時三年完工,在實施過程中始終秉承“本體搶險加固,消除安全隱患”的維修目標,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的原則,保持長城的原形制、原結構,優先使用原材料、傳統工藝進行長城保護維修,妥善保護明長城建安堡的真實性、完整性和滄桑古樸的歷史環境風貌。評選專家對該工程保護維修效果、工程中的探索及文物保護惠民表示一致認可,最終入選該獎項。目前,該工程還被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評為2016年“中國文物保護示范工程”。明長城建安堡保護加固工程對我省下一步長城保護工作具有引導作用。
(陜西省文物保護工程有限公司)